Shift the Focus of Governance Downward and Targeted Governance of the Party: Research on Mechanism Construction and Governance Efficiency of Universities in Exercising Full and Rigorous Governance over the Party to the Grassroots Level in the New Era——Investigation and Thinking Based on C University’s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
摘要:目的/意义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管党治党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积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成为管党治党工作的客观需要和重要内容。高校作为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职能活动的重要阵地,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高校基层延伸具有重大意义。设计/方法通过对C大学探索实践的调查发现,新时代高校党组织通过思想理论武装机制、组织建强机制、反腐倡廉巡察机制、管党治党责任机制等,实现高校全面从严治党重心下移向基层有效延伸,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效能。结论/发现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痛点堵点,许多深层次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因此,需要进一步精准治党,提升制度执行效能和推动党建工作落实落地落细,巩固和加强党在高校基层的执政基础,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是需要我们着重思考和进一步探索完善的紧迫问题。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has alway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 of the Party.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as held, Party organizations at all levels have seriously implemented the requirements for exercising full and rigorous governance, and proactively extended the strict rule over the Party at grassroots level as the objective need and important content of governance of the Party. Universities serve 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for functional activities such as personnel trai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social services, cultural heritage and innovation, and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Party’s full leadership over universities, and promote exercising full and rigorous governance to the grassroots level of universities. [Design/Methodology] After the investigation of C university’s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t is found that the university’s Party organization in the new era has exercised full and rigorous governance over the Party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deological and theoretical mechanism, strong mechanism, anti-corruption and inspection mechanism, and accountability mechanism. Effective extension has achieved certain governance efficiency. [Findings/Conclusions]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exercising full and rigorous governance over the Party at grassroots level, there are still many pain points, some in-depth problems have not been fundamentally solved. Therefore, we should further practice targeted governance of the Part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system implement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Party building work, consolidate and strengthen the Party’s ruling foundation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of the university, and comprehensively enhance the Party’s capacity of governance, which are urgent issues that require us to consider and take further actions.
-
一、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忧患意识,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1]”。新时代开展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就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的领导,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积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并向基层要效能。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依靠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机制的重塑与构建。因此,新时代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机制构建理应成为学术界和实践工作者研究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
党中央在新时代不断推动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积极探索党的执政规律,党的十八大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习近平在十八届中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再次明确指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这标志我党迈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新阶段。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高校全面开展工作的组织原点,是解决高校党管教育的各类棘手问题和矛盾的组织依托,更是打通高校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节点。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着重强调: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这就明确提出新时代高校党建的新方向、新要求和新任务。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新时代的组织路线要“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他特别强调了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要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关键是从严抓好落实”,“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2019年1月,中共中央就政治建设首次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其中重点就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强调指出,“党的基层组织要着力提升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政治引领,下大气力解决软弱涣散问题。党支部要担负起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新时代战略要求必须以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政治引领为导向,促进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从严教育和管理基层党员,实现对基层党组织的全面覆盖,进而增强管党治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工作的探索实践中,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积极探索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体制机制、基本经验和具体做法引起了教育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思考。
新时代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问题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当前学术界对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第一,探究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和意义。有学者提出在落实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中,必须要增强高校党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和实效性[2]。统筹好党建与育人之间的关系,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党建的重要抓手和着力重心[3]。党的十九大后,如何将十九大精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新时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贯彻落实于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全过程成为新要求,它不仅是新时代进一步解决好高校党的建设面临和存在的问题的客观需要,也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的需要。加强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既能有效管理基层党组织,又能巩固党在高校的执政基础,促进党员的情感认同,增强党的软实力[4]。第二,深入分析当下高校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新挑战。有些学者认为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挑战主要来自四重压力。一是对高校党建认识不足,制度规范碎片化导致执行难,基层党组织弱化,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滞后[5];二是高校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流于形式,缺乏与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缺乏完善的责任监督与追究机制[6];三是高校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存在管党治党意识不强、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程度不高、工作保障机制不完善的问题[7];四是党的纪律建设的价值认同存在缺失,标本兼治的作用存在弱化,教育理论研究和话语表达缺乏时代性,问责时存在“宽软松”倾向[8]。第三,探寻推进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发展的路径。如何化解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更高要求与相对滞后现状之间的矛盾,是推进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发展的关键。有的学者认为,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是根本路径,治吏是关键,作风建设为切入口,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又是重要保障[9]。因此,高校全面从严治党要突出思想建党的首要地位,推进制度治党和依法治校,构建完善有效的腐败预防惩罚体系,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这就要求坚持和完善党委集中统一领导,推进高校党委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厘清责任清单,健全责任落实制度机制,构建责权明晰、运转有序、保障有力的制度体系。在此基础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完善党校教育培训制度,大力发展优秀教师党员[10]。特别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在教师党支部中设置党小组,以“三会一课”激活党内生活,高度重视运用新媒体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注重发挥青年教师党员在教师党支部建设中的积极作用[11]。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上,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以高压态势,零容忍打击高校“微腐败”行为。
许多高校的探索实践与已有的研究成果大多数关注了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诸多方面内容,既有对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意义分析,也有反思实践工作的不足,更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事实上,虽然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取得诸多成绩,但许多老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最后一公里”还没有打通,新问题又不断浮出水面,精准治党特别是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实效性和长效性机制还没真正建构起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治理效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对新时代高校全面从严治党构成了许多新的挑战。这些问题理应成为学术界认真思考和反思的理论问题。因此,在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已经开展的前提下,构建有效机制和提高治理效能保障其更好地向纵深发展成为本文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起点。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C大学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机制构建和治理效能等方面的探索实践给予了我们一定的有益启示与思考。
二、 基于C大学的探索实践,透视新时代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机制构建与治理效能
C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全校现设有学院36个,二级机关和直属单位41个。全校现有学生共计48000多人,教职工5300多人。全校共计42个二级党委(总支),其中包括34个学院党委、3个机关单位党委和5个教辅单位党委(总支)。C大学按照中央实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通过建立健全党员教育机制、完善基层党支部建设机制、构建巡察反腐倡廉机制、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机制,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方向发展,在教育部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中取得优良成绩。2018年,C大学党委入选“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名单,C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C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城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和电气工程学院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系教工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019年,C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教师党支部、资源与安全学院矿业工程博士生第一党支部和城市科技学院、电气信息学院教工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高校从严治党重心下移并推进落地落实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机制构建和治理效能提升就是要解决如何推进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目标和理念向基层延伸和如何更好落实落地的问题。实施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体思路,是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弘扬信仰与制约权力、信任激励与严格监督、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有机结合起来[12]。因此,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机制构建和治理效能提升必须与全面从严治党的总体思路、战略安排和理念要相一致。
(一) 思想理论武装机制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加强高校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是开展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关键。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就是实施政治社会化、凝聚社会共识的过程。马克思认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朴素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13]。这里的哲学就是无产阶级的先进理论和主流意识形态。因此,只有发挥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引领作用,才能更好地推进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C大学通过建立健全党员思想理论武装机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
首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锚定教育目标。在加强高校基层党员教育过程中,必须首要坚定主流思想教育目标,坚定政治信仰,提升政治素养,坚定不移跟党走,这是高校基层党员教育的政治灵魂。围绕这个“政治灵魂”,新时代高校必须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此,C大学确定以“党旗飘扬,先锋引领”为主题,以“树典型、学先进、强党性、促党建”为主线,开展专题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把握其精神实质、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在深度和广度上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切实把这一思想蕴含的强大真理力量转化为实践力量。
其次,推进线上线下教育协同高效发展。开展高校基层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须通过线上线下教育的方式,激励基层党员在学习中找差距、找问题,进行自身的纠正反省。为此,C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打造网上党建工作平台,发挥互联网等新媒体优势,有效发挥“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的聚合引领和引航铸魂作用,及时有效开展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发挥好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提升教育实效。同时,在线下积极开展专题讲座,通过培训课堂,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活动提升基层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最后,发展和完善党内激励关怀机制。高校党内激励关怀机制是开展党员教育的重要保障。通过落实党内激励关怀机制,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增强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实效性,实现教育活动的长效开展。C大学通过“三步法”,建立党内激励关怀机制。一是建立党内表彰激励机制。在全校和各二级党委(总支)内部开展“创先争优”评选表彰活动,评选机关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若干名。二是建立特殊情况党员档案和走访慰问党员机制。将特殊党员和困难党员的情况建档,校党委、二级党组织和所属党支部进行定期、适时走访和慰问,及时解决党员的实际困难。三是建立党员谈心制度和“政治生日”制度。及时了解党员的思想情况,增强党员“四个意识”,提升党员对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C大学正是通过不断落实的“三步法”,提升党员接受政治教育的心理认同,从而保障党员教育活动的有序进行,实现以常抓教育带动教育长抓,落实学习任务,促进整个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 组织建强机制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塞缪尔•亨廷顿认为:“许多现代化中国家出现的权力和权威真空……只有政治组织才能永久地填补它”[14]。要解决高校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就必须发挥基层党支部的组织作用,这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有效延伸的基础。党支部是高校教育和管理党员的基本单位,抓好党支部建设就抓住了高校党建工作的基础一环[15]。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主要内容就是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师生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标准,完善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机制,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首先,加强教工党支部建设,促进基层党组织健康发展。高校教工党支部凝聚着高校教工群体的政治精英和中坚力量,抓好教工群体的“绝大多数”,就能保证“传道者”的政治立场坚定,更加有效地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纽扣”,这是关系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一环。因此,加强高校二级党委(总支)的教工党支部建设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延伸到底的关键点。为此,C大学根据《C大学教工党支部建设标准》的具体操作规则,按照学校二级单位党员具体人数,多措并举创新建设教工党支部,实现党支部建设与业务工作双促双融。例如,C大学机关党委就根据各二级机关的具体情况成立了校团委党支部、研究生院党支部、党办支部、人事处党支部、社区办党支部等;如C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又成立了4个教师支部和1个教工行政支部。在业务工作上,机关党委社区办党支部通过创新“5+X”工作法、推行“党建+项目”、校地共建区域化党建等,促进党建和业务工作双促进双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近代史纲要教研室教师党支部开展线上研讨,以“三个转换”实现党支部工作与疫情后复课工作融合。
其次,建强学生党支部,特别是建强研究生党支部,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向学生党员群体延伸。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具有先锋模范作用,是学生群体的先进分子。扎实推进学生党支部建设就是抓紧管住学生群体的“关键少数”。C大学根据《C大学学生党支部建设标准》,在学生群体中建立学生党支部,有效地将学生与党组织联系起来,实现了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的末端延伸,打通了高校全面从严治党进入学生群体的“最后一公里”。具体来讲,各学院根据学生受教育的层次差异,分别成立本科党支部、硕士研究生党支部和博士研究生党支部。调查发现,仅C大学社会科学学部5个学院就有近35个学生党支部,其中硕士研究生党支部就有24个。同时,通过党支部的规章制度,切实规范学生党员的行为,督促其在行动上符合党章要求,符合学校规章制度要求。通过党支部组织建构和制度规范同向发力,真正把党的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落实到每位学生党员身上。正如C大学城环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就是通过“四起来”——理论教育“动起来”、情感体验“走起来”、躬行实践“实起来”、理论宣传“讲起来”来打通学生党支部建设的“任督二脉”,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作用。
(三) 反腐倡廉巡察机制
公共权力行使的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当掌权者将个人意志和利益凌驾公共利益之上,并无制约机制进行控制,就会导致公共权力异化和权力寻租行为的产生。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互相仰仗又互相制约,谁都不得任意行事,这在实际上对各人都属有利[16]”。因此,新时代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必然要求构建反腐倡廉巡察机制,以达到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员和党务工作的全面监察,规范党员干部行使权力,增强反腐倡廉的实效。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17]。这就对新时代高校完善监督体系,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指明了方向。新时代,C大学构建巡察反腐倡廉机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完善校内纪委组织体系,加强党内纪检工作。为进一步推进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C大学根据《C大学二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暂行办法》将纪检工作延伸到学院,甚至师生党支部。一方面,加强二级党组织纪委组织设立。C大学二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由二级党组织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对党员大会负责。在二级纪律检查委员会中设立书记1名,纪委委员3或5名。二级纪委书记一般由二级党组织副书记担任,二级纪委委员不得由二级单位其他党政班子成员担任。二级纪委主要在同级党组织和学校纪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协助同级党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在学校纪委的领导下,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及时发现处置涉及教职工廉洁自律的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等。另一方面,在各党支部中增设1名纪检委员或者兼职纪检委员,负责党支部的纪检工作,加强对党支部成员的监督,协助开展党支部反腐倡廉的具体工作。通过这两种方式,从组织建构和人员配置完善校内纪委组织体系,构成自上而下的三级纪检体系,推动校内反腐倡廉工作开展。
其次,推进和完善巡察机制。C大学根据《中共C大学委员会巡察工作暂行办法》,要求各级单位层层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促使全校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有效延伸,使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落实到底。具体来讲,学校党委成立由校纪委书记牵头的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并成立5~7人的巡察组对全校二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或者党支部成员等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履行党政联席会议制等方面工作进行巡察。截至2020年6月,C大学已经启动五轮学校党委巡察,共计成立12个巡察组,巡察对象覆盖全校22个二级党委(总支),加强了学校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工作的管理和监察,抓住关键“少数人”,实现了全面从严治党在横向和纵向上的进一步延伸。
(四) 管党治党责任机制
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机制是实现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系统有序运转的重要保障。系统学和生态学认为,任何事件的发生和运行都无法脱离具体的生态环境,要实现自身的维持与发展就必须和生态环境构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要从高校政治生态环境去分析和把握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具体行为。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整个系统是由诸多子系统构成。各个子系统的有序运转是营造高校良好政治生态环境的关键。要实现各个子系统的有序运转,就必须抓住各个子系统的领导集体,坚持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的原则,把责任落到实处。C大学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具体做到:
首先,坚持党委领导,层层传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高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要求,高校党委对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工作进行集体领导,对学校党建工作全面负责。校内各级党组织,结合基层党组织的实际情况,开展基层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定期向学校党委汇报。正如C大学形成学校党委到二级党委(总支)的纵向党委领导核心,逐层分解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工作。
其次,推进高校述职评议考核制度。高校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持续推进校内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全覆盖,师生党支部书记向学院党组织和党员大会述职,学校党委班子成员和学院党组织书记向学校党委述职;要求学校各级党组织要综合进行述职评议,并将述职评议结果作为年终考核、评先评优、干部选用的重要依据;对述职评议成绩较好的予以奖励,对述职评议成绩较差的,根据党组织干部管理条例予以约谈和限期整改。
最后,厘清责任清单,完善惩处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各级党委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强化日常管理监督,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使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常态”[18]。C大学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过程中,明确划清各级部门、主要领导的责任,做到责任到人、责任到事,加强督促检查。同时,完善惩处机制。对党建任务和制度不落地、履职不力和不愿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行为、个人和组织予以严惩。情节严重者,予以党纪处分,调离工作岗位。
三、 结语:精准治党的机制构建与治理效能提升是关键
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四梁八柱”已经基本形成,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新时代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已经进入新的阶段。经过实践和探索,新时代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已经从以前的治标转向构建其更具有实效性长效性机制的治本问题,从以前的全局战略规划转向现在的纵深发展与落到实处的问题。针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如何更好地形成合力,完成“内部精装饰”,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和提高治理效能,就成为当下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课题。机制构建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抓手。要想科学有效地完成这一课题,就必须要结合高校全面从严治党的现状,通过整合高校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各种力量,构建相应精准机制,实现其“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组织网络,不断提升治理效能。C大学整合学校党委、二级单位党委(总支)和各党支部的各种力量,实现整个学校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有序有效地运行,这就为新时代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探索了有益路径和很好的做法。
众所周知,高校是知识分子和专家学者集中的地方,而且有大量民主党派人士、无党派人士和著名社会人士。C大学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虽然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依旧存在许多痛点堵点,许多深层次、体制性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全面从严治党在高校的落实落地形势依然不容乐观。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决定了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精准机制构建和效能提升永远在路上。通过精准治党的机制构建和治理效能提升,就是推动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厚植高校党建基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管党治党生态,不断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高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制度支撑。要推进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必须做到:
首先,强化制度刚性执行。部分二级党委(总支)对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认识不清,导致未能有效地落实落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简单停留于依照文件办事,“留痕迹”现象等形式主义比较突出,“上热、中温、下凉”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制度执行和落地还有很多不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坚决杜绝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1]。
其次,推进党建责任清单制度,压实责任落实落地。部分二级党委(总支)在决策上未将党政联席会议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落到实处,不同程度出现“一言堂”等现象;对兼职教师党员和流动党员的管理力度还不够;党员教育流于“心得笔记”等形式;专任党建人员数量还不足、专业素质还不高等问题依旧存在。高校各级党组织要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要推进各级党组织的党建责任清单制度,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压实责任落实,不断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最后,加大责任机制构建,强化监督问责。高校存在对二级党委(总支)的主要领导监督虚化、监督难度大等情况。一方面,学校纪委监察室和二级党组织是平级单位,学校纪委监察室对其监督工作无法落实落地。另一方面,二级党组织的纪委书记一般由二级党组织的副书记担任,对二级党组织主要领导的监督比较难。因此,这些主要问题与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二级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制约着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效能充分释放。高校领导干部要严以律己、廉洁治校、敢抓敢管,正确处理好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之间的关系。高校要把落实“两个责任”的压力传导至高校所有党员干部,确保落实主体责任不留“死角”,监督责任不留“空白”。高校党委要强化对重点人员的监督管理,推动形成党委主责抓廉、纪律监督促廉、领导自律示廉、干部遵纪守廉、群众参与助廉的工作格局。
-
本书编写组.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 北京: 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 2019. 庞跃辉. 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与高校党建纵深发展[J]. 理论导刊, 2016(3): 53-56. doi: 10.3969/j.issn.1002-7408.2016.03.014 熊晓梅. 全面从严治党 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1): 22-23. 何进, 钟世潋.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高校基层党组织形象管理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11): 45-47. doi: 10.3969/j.issn.1007-5968.2019.11.012 王利迁. 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中高校党建的难题与破解[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17): 26-28. doi: 10.3969/j.issn.1007-5968.2016.17.010 王华路, 吴艳, 张雅南. 高校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探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20): 35-37. doi: 10.3969/j.issn.1007-5968.2016.20.013 张艳霞, 范军. 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高校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7, 33(3): 97-100. 孟新, 于洪军.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高校党的纪律建设探索[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23): 44-46. doi: 10.3969/j.issn.1007-5968.2018.23.014 蒯正明. 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5(2): 19-25. 陈春声. 抓好高校基层党建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1): 24-25. 蔺伟, 王雪.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原则和路径探析[J]. 思想教育研究, 2017(1): 101-104. 王浦劬. 深化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创新中国特色治党机制[J]. 中国高等教育, 2016(22): 18-22.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塞缪尔•亨廷顿. 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1988. 教育部课题组. 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9. 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65.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 人民日报, 2017-10-28(01). 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 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 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 2016-10-28(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656
- HTML全文浏览量: 663
- PDF下载量: 24